患者:医生,我家孩子好像发烧了,这几天一直流鼻涕,咳嗽,你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医生:嗯,体温39度,喉咙有点红肿,我给你开个检查单,你先带孩子去一楼化验室做个血常规,我看看白细胞好不好,等化验好了,你再来找我。
患者:医生,你看这个白细胞指数怎么这么高呀?有一万多,要不要紧呀?
医生:血象有点高,说明身体有炎症,可能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
在生活中,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很多人到医院去看病时,通常医生都会提议先查个血象,看一看血常规的各项参数后再用药。大部分人一拿到化验单,看着报告单上20多个医学术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箭头上上下下的,好多人也是一脸的懵,直说看不懂。
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
且听检验科的狄春红医生细细道来
一般化验室的血常规检查项目有20多项,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大致确认血液方面是否存在异常: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患有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
1 白细胞代表我们的战斗力
它的多少决定了我们机体战斗力的强弱
当我们的身体遇到病原体的入侵时,白细胞便首当其冲,勇敢地将它吞噬和杀灭,起到防御疾病的作用。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我们的体内有了炎症。
要具体判断究竟是什么感染引起的炎症,还得同时看3个主要的血象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白细胞共分五大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它们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当有细菌入侵体内时,中性粒细胞能迅速释放出水解酶,将细菌吞噬进而将它消灭。故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然而在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却很无奈,因为病毒非常小,会进入到细胞内,这时淋巴细胞可以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并分泌活性物质和其他成员一起清理病毒。因此,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常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以及过敏反应,它们的比例升高常常表示身体正遭受寄生虫的感染或者处于过敏状态中。
单核细胞可以对抗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尤其是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细菌和病毒感染时都可能增高。
各项白细胞比例反应免疫系统的工作侧重点,提示免疫系统正在加强某一方面的免疫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当白细胞计数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波动,外周血涂片中还出现了幼稚细胞,常提示白血病,这种情况下应给予高度重视。
2红细胞反映的是我们的精气神
血常规检查中主要采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从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和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这三个侧面进行考察,它们彼此相关,但是血红蛋白最常用。
如果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或红细胞压积增高,就要考虑红细胞增多症,可能由吸烟、心脏病、肺部疾病等引起,处于海拔较高的居民,血红蛋白也会偏高一点;造血系统的肿瘤也可能波及红细胞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比如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血红蛋白可以高达180g/L以上,他们虽说整天红光满面、看着容光焕发,但也是需要治疗和干预的。
如果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比正常低,您很有可能患有贫血。贫血可以引起乏力、头晕和心悸心慌等不适。贫血的原因有许多,可以是缺少造血原料(铁、叶酸、B12)、失血或者骨髓造血过程(再障、白血病等)受到影响。
3 血小板是我们的修护师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它是从生长在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身体上脱落下来的小碎片,主要负责我们的止血过程。血小板虽说个头儿小,但它的作用并不小,伤口止血与结痂全靠它了。它保持着我们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在我们受伤流血的时候还迅速聚集到伤口,协同机体的凝血因子一起形成凝块堵住伤口,减少血液的流失,促进伤口的修护和愈合。所以血小板减少的人就会有出血不止的风险。
血小板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血液中的血小板过少时,就要注意是否患上造血系统疾病,或者脾脏功能亢进。血小板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变,或脾脏于近期被切除。而血小板异常增多的人可能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更细节的情况应通过反应血小板发育情况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率”来判断。
特别提醒
化验单结果异常并不总代表身体患有疾病,化验单上的参考范围仅仅是一个参考,根据一个地区绝大多数人的化验结果统计而成,有些情况,比如从事某些特殊职业,或者怀孕的情况下,某些项目后面可能会被判定为“不正常”而画上一个箭头。
血常规说简单也简单,它能方便、快捷的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说复杂它可也真复杂,所以遇到异常还是要到血液科找专业的医生咨询或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