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四项是什么在手术中临床的意义

在输血过程中为什麽要查输血四项或者输血八项呢?输血四项是什么,对于临床有什么意义,一、为什么要查?

1发现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毒感染者。对于这些患者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要进行专门的消毒或单独使用,保护其他患者,防止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2保护医务人员。在对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手术等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锐器刺伤皮肤,防止医护人员感染病毒。3鉴定病人感染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毒的时间,如果病人在手术前检查未感染丙肝病毒,而手术后不久发现丙肝病毒感染,则感染可能与本次手术或术后治疗有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1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输血前四项是什么在手术中临床的意义-今日献血

二、临床意义

(一)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

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的“乙肝五项”或称“乙肝两对半”。如何正确分析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而又觉得比较复杂的问题。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如果系输用 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HBsAg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2.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抗-HBs是一种中和抗体,对HBV具有保护性免疫,可中和HBV感染、抵御再次感染。多数自限性HBV感染的患者,其抗-HBs出现在急性感染的恢复期,80%的患者于HBsAg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数周至数月内出现抗-HBs。抗-HBs出现的早晚和滴度的高低,与重复感染有关。首次感染者,多在4~5个月出现,滴度不高,持续6个月~3年;再次感染者,2周后即可检出高滴度的抗-HBs。抗-HBs阳性率在急性乙肝恢复期最高,其他各型乙肝检出率均低。一般说来,抗-HBs阳性血清HBsAg/抗-HBs-IgM阴性,ALT正常。

3.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HBeAg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份,常常与血清HBVDNA、DNA-P及Dane颗粒同时存在,为HBV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通常HBeAg迟于HBsAg 1周出现,先于HBsAg 2周消失;若HBeAg持续阳性超过10周,表明病情可能趋向慢性。血清中HBeAg阳性,仅见于: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部分肝硬化、肝癌患者。

4. 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

抗-HBe出现于HBeAg阴转后,抗-HBe的出现表明传染性下降。过去认为抗-HBe是HBV感染恢复或无传染性的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抗-HBe阳性的血清仍可能有传染性,只是远较HBeAg阳性的血清传染性为小而已。有人用相同HBsAg滴度的分别含HBeAg和抗-HBe的血清接种猩猩,结果HBeAg阳性血清的传染性为10-8;而抗-HBe阳性的血清为10-2~10-5。在母婴传播研究中亦观察到基本相同的结果: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80~100%感染HBV;而HBsAg阳性,抗-HBe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仅有3%被HBV感染。

5.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抗-HBc是HBV抗体系统中出现较早的抗体,急性HBV感染,HBsAg出现后3~5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出,且在肝炎恢复期呈高滴度;HBsAg阳性的时间越长,抗-HBc的滴度越高[2, 9]。临床上,多以竞争抑制法检测抗-HBc,为总抗体,包括IgG、IgM、IgA和IgE型抗-HBc,早期以抗-HBcIgM为主,持续6~18周,以后以抗-HBcIgG为主,该抗体可在体内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11]。通常,高效价的抗-HBc,见于急、慢性肝炎和HBsAg携带者,并表明HBV复制可能仍活跃,血清具有传染性;低效价的抗-HBc则表示既往感染过HBV,一般无传染性。

(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HCV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1-84天(平均50天),感染后1-2周内血液中即可检测到HCV RNA,平均50天血清ALT升高。抗-HCV检测试剂不断改进,目前,已发展至第3、4代,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虽然,抗体的检出率得到逐步提高,但仍有不足之处,如病程中抗体出现较迟,平均感染后12周,ALT升高后数周才检出抗体。在患者出现症状时,仅50%-70%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抗-HCV,感染3月后,血清中抗-HCV的检出率可达90%。部分患者由于免疫缺陷,不出现抗体;抗体也不能区别急性、慢性和既往感染,抗体水平与病情缺乏一致性,因此,也不能作为判断病情轻重、预后及治疗的指标。

(三)、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

1、检测方法:迄今为止,血清学实验依然是HIV实验室诊断的主要依据。血清学实验即HIV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常规方法,分为初筛试验和确诊试验两个步骤。

(1)、HIV抗体筛查试验: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免疫层析/渗滤试验、快速检测试验(RT)等。

ELISA-抗-HIV检测,是国际上检测HIV抗体最早、使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从1985年第一代到目前第四代、第五代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HIV检测的窗口期不断缩短。虽然ELISA-抗-HIV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也有少量假阴性和假阳性。假阴性主要在窗口期或发病后期抗体滴度下降时出现;假阳性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病、肾病、肝病、接种疫苗等影响,但一般来说,假阳性的滴度通常不高。

(2)、HIV抗体确认试验:

HIV抗体确认试验包括: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免疫荧光法(IFA);条带免疫试验(LIF);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等。国内常用的确认试验是免疫印迹法(WB),具有高度特异性。HIV特异性抗体检测ELISA(高敏感性),加上WB(高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大于99%,假阳性率约为0.00006%,造成错误诊断的机会几乎是零。

2、窗口期HIV感染的诊断:

抗-HIV阴性,不一定没有感染,可能处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即从机体HIV病毒感染到产生抗体的这段时间,窗口期的实质是特异性病毒抗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过程,决定窗口期长短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抗体应答的程度,另一个是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一般平均为2~3月(可以1~9月),但95%以上的HIV-1感染者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在6个月以内。

(四)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

1、血清梅毒抗体检测是临床诊断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后4-6周,血清中可产生抗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1)、阳性可能表示:①现症感染;②复发或再感染;③生物学假阳性;

(2)、临床用于梅毒筛查,抗梅毒治疗疗效观察。

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1)、阳性表示:①现症感染;②既往感染;

(2)、感染了梅毒,梅毒螺旋体抗体终生阳性,因此,不能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3)、可作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RPR等)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

相关文章
输血输的越多越好吗?
输血输的越多越好吗?
血小板数值较低在没出血情况下需要输血小板吗?
血小板数值较低在没出血情况下需要输血…
输血小板无效原因以及输血小板治疗无效怎么办
输血小板无效原因以及输血小板治疗无效…
白细胞明明是“健康卫士”,为啥输血前要“滤白”?
白细胞明明是“健康卫士”,为啥输血前要“…
输血过程中,如果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医护人员该怎么办?
输血过程中,如果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ABO疑难血型如何紧急抢救输血?
ABO疑难血型如何紧急抢救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