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妇产科的护士跟我吐槽,他们给一个年轻孕妈妈接生,有点大出血,医生护士疾呼输血,护士跑到产房门口被孕妈的妹妹(后来证实在读大二)拦住主动献血,护士妹子说了句“你的不行我需要去血库拿!”背后传来尖锐的不满“为啥我的不行,她是我亲姐姐我的血明明是最合适的,电视剧里都可以,欺负我们不懂是吧?”
好在护士身经百战早已习惯,所幸孕妈妈最后母女平安,一家人皆大欢喜。据护士说,后面每次查房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大二妹妹凌厉的眼神,搞得她背后凉飕飕的。
呐,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了。
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很多医疗电视剧都要蹭蹭这个敏感的热度,然而,他们真的只是在外面蹭蹭不进去,导致目前国内并没有非常严谨的医疗剧,主线还是几个年轻医生护士搞搞恋爱顺便救几个人。
编剧和制片人也没有邀请有医学背景的团队做顾问,有的编剧美其名曰在医院潜伏了几个月,正如你所看到的孕妈输血的场景一样,一定对护士的不搭理充满了不满,而对背后的原因一无所知,由此才引发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也导致了很多医疗剧误导大众的直接后果。
为什么尽量规避直系亲属之间输血?
影视剧场景:
护士焦急地在手术室门口大喊“谁是病人家属?病人大出血,血库没血了!”
一大群家属拥上去撸起袖子加油干,啊,不,是挽起袖子大声喊“用我的用我的!”
护士从众多人群中选中了一个身强力壮的近亲,告诉他,跟我来。然后带到手术室,两人躺在病床上,看着血液从我身体流进你身体,这一幕充满了亲情和爱意,甚至化解了几个实际的仇恨。
医生有话说:
真正输血的时候,是会尽量避免直系亲属之间输血。
首先,从政策上来讲,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提供的血液。意思就是说,除非特殊紧急情况,任何提出主动献血的人,医生都应不予考虑,必须用血站拿到的血。
其次,从医学上来说,供血者体内的淋巴细胞在输血时会在受血者体内迁移,攻击其免疫系统。一般来说,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对非本体的淋巴细胞进行识别,一旦发现是“外来入侵者”便进行排斥。但直系亲属因为部分相似的基因,受血者难以识别,对,就是懵圈了,此时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便会在体内增殖,
这是很严重的并发症,医学上又叫TA-GVH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具体就是接受输血的一方在输血后的4-30天里,可能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电解质紊乱等。如果你觉得不懂,没关系,就是患者会有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表现,一旦发作很可能危机生命。
一般来说,这种并发症的发病率是1%,但是直系亲属间会提高到10-20%,所以这下明白了文章一开头的护士为啥不用直系亲属的血了吧?
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
前面说了“除非紧急特殊情况”直系亲属不能供血,那万一遇到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咱早就准备好了planB.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紧急情况医疗机构自己采集血液需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危在旦夕;除了临时采集再无他法;有交叉配血和检测传染病毒能力并遵守规程和技术标准。这还不算完,临时采集血液的10天之内需要将具体情况报告给县级以上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
所以并不是直系亲属同意献血护士就把你往手术室一领,血管一插就万事大吉了。即便你同意献血,也不一定用你的。因为还要经过交叉配血和传染病毒检测,条件不合适的依然不行。
交叉配血就是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只有当两侧均不凝集的时候才具备输血条件。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交叉配血,请看下图:
传染病毒检测是紧急输血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有无艾滋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病毒进行检测。如有,是不符合输血条件的。检查无病毒,也不意味着可以直接输血。
因为输血有好几种方式,基本根据患者的需要,可以输全血、红血球浓厚液、洗涤红血球、白血球浓缩液、与血小板浓缩液等。也就是患者缺啥就补啥,除了全血之外,其余的都叫成分血。除了全血和白血球浓缩液外,其余的成分血都不含白细胞,不会产生我们上文所提到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所以直系亲属之间,我们会尽量选择输成分血,如果非要输全血,需要用γ(伽马)射线照射,破坏细胞中的DNA,杀死淋巴细胞。
直系亲属供血者的身体状况:
有没有觉得影视剧里直系亲属那句“医生,抽我的,随便抽!”很感人,除了上文中我们提到的检测外,现实中医生需要衡量供血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如年龄(18-55岁)、体重(男性不低于45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血压、脉搏、有无感冒发烧等,即便以上条件都达标,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抽多少,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随便抽。
一般来说,供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我突然想到余华的《活着》,当老师让学生为县长夫人献血时,福贵的儿子有庆(无论从年龄、体重和营养状况显然都不符合输血条件)因为血型相同竟被抽血抽死了。当然这与其所受的教育有关,还因献不上血而焦虑,所以我更建议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同样,患者家属也需明白这个道理,不要用影视剧里面的医学知识在现实中跟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