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ABO血型与疾病的故事

近日,一则科研新闻成为关注热点:O型血的人对新冠肺炎相对不易感,风险较低;A型血的人对新冠肺炎相对易感,风险较高。

这一新闻来自发布于预印本平台MedRxiv的一篇论文:“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 Susceptibility”(ABO血型与新冠肺炎易感性的相关性)。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此新闻一出,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当前人人高度关注的新冠病毒感染,居然和我们的血型相关,可谓:血型人人都有,欢喜悲愁不同。
其实不必过度解读。
研究样本量的局限性可能造成统计学误差;观察组和对照组样本背景不一致也会影响结果。X医生想提醒大家的是,科研论文中的显著性差异指的是样本数据经某种方法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非字面上“差别显著”的意思。
对于个人而言,担心特定样本统计上2、3个百分点的“差别”并无太大意义,还是勤洗手、保持卫生健康习惯更重要。
但血型和疾病的相关性确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有很多实实在在的研究证据。今天,X医生就跟您聊聊血型与疾病的那些事。

一、血型和疾病、性格相关?

人们对自己与生俱来的血型总是很有兴趣,有些理论还把血型跟星座、性格等联系起来,比如说A型是完美主义者,O型是现实主义者云云,对于这些“理论”,X医生的态度一贯是遵循先贤教诲:子不语乱力怪神。
但是,有的血型易患某种疾病,或者说有的血型不易患某种疾病,这确实是有大量研究证据的有趣现象。我们之前的科普文章有提到血型与疾病的关系,比如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相关疾病(Rh血型与新生儿溶血病Kell血型和亨利八世的秘密),再比如血型表征因为疾病而改变(人的血型会改变吗?)。
有些血型则会与某些疾病有“特殊关系”,比如在“通敌”的Duffy血型中,我们曾谈过Duffy血型的Fy抗原与疟原虫对红细胞的入侵有直接关联。
上面提到的这些血型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要知道,目前已知的血型系统有38个,ABO是其中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我们今天就谈一谈ABO血型与疾病的相关性。

二、ABO血型抗原就是细胞表面的糖

●ABO血型小常识

ABO血型是我们最熟悉的血型系统,包括A、B、AB和O四种血型。ABO血型由红细胞表面的ABH抗原所决定,A型红细胞上有A抗原,B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AB型红细胞上有A、B两种抗原,O型红细胞上两种抗原皆无,只有A、B抗原的前体——H抗原。

ABH抗原都是细胞表面的寡糖——2-10个糖基组成的糖链。A、B抗原的不同在于糖链的末端糖基,给H抗原添加一个N-乙酰半乳糖胺,就是A抗原;给H抗原末端添加一个半乳糖,就是B抗原。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ABH抗原不仅仅存在于红细胞上,还广泛分布于其他血细胞如血小板、淋巴细胞,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组织-血型抗原”。ABH抗原在人体内的广泛分布,是它与很多疾病具有相关性的基础。

我们想象的红细胞可能是这样的: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但实际上,细胞表面是这样的: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这密密匝匝“一头乱发”就是细胞表面的糖链。所有细胞都披着这样一件厚实的“糖衣”,“糖衣”对于细胞实现自身功能至关重要,也帮助细胞防御外来的异物入侵。
反过来说,对于意图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而言,这层“糖衣”是其必须克服的障碍。所有感染细胞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必须要能做到两点:1)不被这些糖排斥;2)能与这些糖结合。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作为细胞表面的糖,ABH抗原也在某些感染或疾病中发挥着作用。

三、ABO血型与传染病

●疫病大魔王疟疾

疟疾在人类进化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万年前是疟疾最肆虐的时候,那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迁徙捕猎转变为定居农耕,砍伐森林后的空地积聚雨水形成池塘,牲畜从野生转为圈养,这些为蚊子的繁殖提供了温床——它们是疟原虫的宿主、疟疾传播的媒介。

O型血是全人类中最多的血型。科学家对不同人群血型分布的研究发现,O型在非洲西南地区,中南美洲的原住民中比例较高,这一分布特征与恶性疟疾的流行区域一致,也就是说,在恶性疟疾高流行的地区,O型血的比例也较高。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而有研究又显示,O型血的人对疟原虫更易感。这岂非相互矛盾?
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可黏附结合其他正常红细胞并聚集成团,被形象地称为“玫瑰花结”(rosettes)。这种“玫瑰花结”能够延迟红细胞被脾脏破坏,也保护了其中的疟原虫,并且与严重而致命的脑型疟疾相关,每年导致许多儿童死亡。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玫瑰花结”的形成与血型抗原有关:A型红细胞结合作用最强,B型次之。O型红细胞也能结合黏附,但形成的“花结”小而且弱。
结论是:O型血虽易感疟疾但症状较轻,而A型血则与重症相关,尤其是在儿童中。
O型血对疟疾的抵抗作用也体现在它的地域分布中。比如在热带地区,疟疾较为流行。中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绝大部分是O 型血。在我国,O 型血的分布也体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北京O 型血的比例是29%,而广州O 型血的比例是46%。

●天花与霍乱

有研究显示, A型血对天花有抵抗作用。历史上欧洲曾发生数次天花大流行,造成上亿人死亡。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欧洲人群的A型比例较高。高加索人群中A型占43%,是全世界最高的。

另一些研究表明,O型血的人群更可能感染严重的霍乱。恒河三角洲地区是全世界霍乱最高发的地区,在霍乱的选择压力下,南亚/东南亚地区的O型血比例较低,而B型血的比例世界最高。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总体而言,O型血较易发生细菌感染,除了前面提到的霍乱杆菌,还有大肠杆菌。1996年在苏格兰爆发了一种由大肠杆菌导致的胃肠道感染疫情,死亡的人数中有87.5%是O型血。

四、ABO血型与凝血

当血管损伤时,完整光滑的血管内皮被破坏,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在损伤部位聚集,起到凝血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糖蛋白发挥着重要作用,叫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VWF就像双面胶,可以同时跟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结合,把随血流经过的血小板抓住,让它停留在血管损伤部位并聚集起来。VWF还负责把凝血因子Ⅷ带到血管损伤处发挥凝血功能。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科学家发现,A抗原和B抗原能延长VWF半衰期,从而使VWF维持在较高水平。非O型个体血浆中的VWF水平要比O型个体高25%-30%。如果按VWF水平高低排个序,是AB > A > B > O。这一顺序也就是凝血水平高低的顺序。
O型血是凝血水平最低的,换句话说,O型血的个体更容易发生大出血。
对于经常要跟动物搏斗的原始人而言,这显然是个非常不利的因素。相比之下,非O型血的个体更有生存优势。想想看,在缺乏有效医疗手段的古代社会,出血的风险让每次怀孕生产都生死攸关。
不过非O型的人也别高兴得太早。
凝血水平高就意味着更容易形成血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心脑血管疾患,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血、静脉血栓栓塞等。研究证明,ABO基因本身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因素。
从这个角度而言,O型血个体又具有不易感上述疾病的优势。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回到ABO血型和新冠肺炎的研究,我们假设,如果新冠肺炎患者群体合并有上述心血管疾病——这是非常可能的,那么这些基础疾病本来就与ABO血型有相关性,会对结果造成干扰。

五、ABO血型与癌症

1950年代有若干研究提示, A型个体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均高于O型个体。但随后的多项研究显示ABO血型限于与胰腺癌相关,尤其是胰腺外分泌腺癌症。2009年的两项大规模研究认为,罹患胰腺癌的风险B型最高,其次是A型和AB型,O型最低。

六、血型的差异保护着人类

对于血型与疾病,在我们面前还是大量的未知,哪怕是最熟悉的ABO血型。相对于漫长的进化史,我们观察到的这些人体生物学现象好比是瞬间快照,它是百万年来人类迁徙和各种进化压力的呈现,有些则是微生物和人类之间持久“军备竞赛”的后果。

A型血易感新冠肺炎?-今日献血

面对微生物的快速增殖和突变,人类的抵御战略是细胞的多元结构,特别是膜外糖链的变化。血型的不同形成了人群的差异性,避免人类群体在某一疾病肆虐下被“一网打尽”。

我们可以设想,血型物质可能原本就承担着我们尚不清楚的众多生理功能,而某些血型也许仅仅是进化的遗迹而已。

感谢朱自严教授的指导和蒋雪玉博士的协助

 

来源:上海市血液中心

 

相关文章
献血会导致月经不调?
献血会导致月经不调?
看到别人献出黄色血液,你惊了吗?
看到别人献出黄色血液,你惊了吗?
“通用熊猫血”问世!“熊猫血”不再一袋难求?
“通用熊猫血”问世!“熊猫血”不再一袋难…
90后得献血金奖,却被指责为“关系户”!招谁惹谁了?
90后得献血金奖,却被指责为“关系户”!…
献了血却不能“优先用血”!背后藏有什么猫腻?
献了血却不能“优先用血”!背后藏有什么…
不要误解医生口中的“新鲜血”,那是……
不要误解医生口中的“新鲜血”,那是……